• <th id="grid2"><video id="grid2"></video></th>

    <center id="grid2"></center>

      <code id="grid2"><nobr id="grid2"><track id="grid2"></track></nobr></code>
      1. 分享
        中新經緯>>股市>>正文

        V觀財報丨6G又火了!多公司已有布局,研發進展如何?最新回應……

        2023-03-03 15:45:11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3月3日電 (熊思怡)3月3日,6G指數沖高回落,盤中創兩年半新高。華脈科技早盤漲停,中國衛通一度大漲9.97%,華測導航、中國衛星等多股跟漲。

          “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消息面上,國新辦1日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舉行發布會。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會上表示,將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6G是什么?和5G啥區別?相關研究已進展到什么階段?

          “相較于5G的技術架構,從地面接入向空天地海泛在接入轉變,是6G相較于5G的重要變化之一。”民生證券認為,衛星互聯網是6G網絡架構重要環節,我國已通過星網集團重點部署。

          關于6G的研發進展,金壯龍透露,“我們不斷總結5G發展經驗,支持產業界組建了IMT2030(6G)工作組,主要是為產業界、研究機構、基礎運營商等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加強技術研發!

          據媒體2月報道,從杭州錢塘區召開的第二屆智能超表面技術論壇上獲悉,一種6G相關技術已在杭州亞運場館“大小蓮花”和手球館里測試。錢塘信息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程強稱,將智能超表面技術與基站結合后,原先信號較差區域的信號強度可增強至原來的10倍左右。

          有企業已開展技術儲備

          受上述消息影響,6G再次引發股民熱切關注,海量提問被拋向A股上市公司:有6G技術儲備嗎?研發進展如何?產品能否用于6G通信領域?

          信科移動2日回復投資者提問稱,星地融合是公司面向6G布局的關鍵技術方向之一,公司在持續開展5G/6G星地融合通信技術的研究與驗證。

          截圖來源:上證e互動

          3日午后,就6G技術研發進展情況,“V觀財報”(微信號:VG-View)致電信科移動董事會辦公室,對方表示,“該披露的信息已經在留言問答(平臺)進行了回復,沒有公開的信息可能暫時無法更進一步披露!

          通宇通訊2日也稱,公司在6G領域已有一定預研積累。2022年公司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投入“衛星地面終端波束自適應通信天線技術研究項目”,也是針對6G做進一步技術預研和儲備。

          截圖來源:深交所互動易

          通宇通訊證券事務代表接受“V觀財報”采訪時表示,“6G的研發主要是董事長在管,目前只是啟動預研階段,相關技術何時商用沒有具體規劃。

          光迅科技2月28日表示,目前6G的技術方案尚未完全確定,但公司在該領域已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系,為未來6G所需光學器件做技術儲備。

          另據媒體梳理,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華為、中興通訊等通信行業企業也已經宣布進行6G相關技術的預研和儲備。

          與此同時,天威視訊、奧維通信坦言,公司目前不涉及6G領域;元道通信也稱,公司未開展6G通信業務;天孚通信表示,目前6G技術行業尚處于早期研究階段,公司無相關產品。

          6G應用如何落地?

          按照移動通信技術每10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規律來看,6G有望在2030年左右迎來商用。

          工信部等六部門1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到,到2030年,5G/6G、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廣泛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2022年11月舉辦的“2022全球6G發展大會”上表示,相比5G發展初期便具備較豐富的技術積累,當前6G理論儲備有待加強,需要在新材料技術及應用、毫米波傳播理論、寬帶星地通信、網絡行為建模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

          針對6G發展,鄔賀銓提出五點建議,一是6G應用應堅持服務剛需為本,將工業互聯網作為主要場景;二是找準人工智能在6G應用中的突破口,重點提升無線信道與網絡及運維等性能;三是優化頻譜利用,為不同業務應用提供不同頻段選擇;四是簡化終端復雜度,優化配置計算及存儲能力;五是強化數據面功能,推動核心網實現簡約化。(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萬可義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3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