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日電 (常濤)“中國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在這里占據一席之地的企業,都具有獨特的競爭力!苯,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接受了中新經緯專訪,在談到如何評價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在技術、設計上的創新時,她如是說。
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 受訪者供圖
陶琳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遠沒有達到“零和游戲”的狀態,消費者在選擇一輛車的時候,首先要決定買燃油車還是買電動車,(在決定買電動車后)才能再決定買哪一款電動車。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占比較低,所以特斯拉從來沒有把其他電動車企業當成競爭對手。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占率為25.6%。
陶琳表示,近期多家國內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上調了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復蘇與增長,將繼續讓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談到本土化問題時,陶琳表示,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人才培養一直是特斯拉本土化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目前特斯拉中國99.9%的員工都是中國人,是他們的聰明才智、辛勤勞動帶動了特斯拉中國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成長。特斯拉中國研發團隊將推出更多專屬于中國車主的車輛升級和車機服務,車機服務通過OTA的形式推送,讓車輛更加符合中國車主的用車習慣。
以下為訪談實錄(有編輯):
中新經緯:隨著中國防疫政策持續優化調整,各行各業穩健復蘇。作為一家在中國深耕多年且擁有大量用戶的跨國公司,特斯拉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有怎樣的期待?重點關注哪些方面或哪些行業的表現?
陶琳:近期多家國內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上調了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復蘇與增長,將繼續讓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入華10年,特斯拉不僅投身中國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同時也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一環,與中國本土企業一起助力中國汽車產業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特斯拉期待在持續開放的中國經濟中,繼續深耕中國,同各方共享發展機遇,為構建國內國外“雙循環”新格局貢獻力量。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特斯拉時刻關注中國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充電設施“新基建”的發展。過去幾年,中國制造的智能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走進千家萬戶,也逐漸走上國際舞臺。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中新經緯:中國在促進科技創新和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方面,你有哪些建議?你期待出臺哪些政策?這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有何意義?
陶琳: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科技部《關于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這是中國依托產業集群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建立科技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也是鼓勵外資經濟在華發展繁榮,堅定走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體現,對科創能力強的跨國企業釋放出積極信號。
作為深耕中國并在本土建立研發創新中心的跨國車企,特斯拉期待更多相關政策落地,在更加濃厚的創新氛圍中加速發展。
上海研發中心將持續夯實本土研發策略,圍繞整車、充電設備及能源產品等,進行更多原創開發工作,讓智能電動汽車更加貼近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同時也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
中新經緯:如何評價中國本土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在技術、設計上的創新?這是否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帶來挑戰?
陶琳:馬斯克曾說自己“尊重中國的汽車公司,他們工作時最努力,也最聰明”。
中國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在這里占據一席之地的企業,都具有獨特的競爭力。我們希望有更多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更多中國產品能成為世界級的產品,這將是中國創新和制造能力的最好名片。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遠沒有達到“零和游戲”的狀態,消費者在選擇一輛車的時候,首先要決定買燃油車還是買電動車,然后再決定買哪一款電動車。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占比較低,所以特斯拉從來沒有把其他電動車企業當成競爭對手,大家要一起去把產品做到更極致,然后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
中新經緯:特斯拉將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推進中國本土化進程?
陶琳:特斯拉在華10年,就是不斷推進本土化進程的10年。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達到95%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圍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不但在上海、蘇州、寧波、南通等長三角地區形成了匯聚電池、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還打通了全國汽車產業鏈市場,形成完整的“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超過95%的產業鏈本土化率成為特斯拉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共同進步的紐帶,我們一起在世界舞臺詮釋“中國制造”的強大韌性,也為共同富裕打下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同時,我們很榮幸擁有一批優秀的本土員工。特斯拉中國99.9%的員工都是中國人,是他們的聰明才智、辛勤勞動帶動了特斯拉中國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成長。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人才培養一直是特斯拉本土化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目前,特斯拉已經培養起從一線操作人員、到技術尖端人才、再到新能源行業管理人才的全產業鏈人才儲備。
未來,特斯拉將進一步深入布局直營渠道,用更高速的響應、更高效的服務,滿足更多車主的用車需求。此外,特斯拉還將在中國持續推進充電業務的快速布局。
中新經緯:對于在華投資和發展,特斯拉未來幾年有何規劃?
陶琳:2023年特斯拉預計全球交付量180萬輛,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會繼續努力創造更優異的成績。
與此同時,特斯拉持續推進充電網絡建設并對外有序開放。特斯拉將助力中國完成“到2023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站)能夠提供基本充電服務;到2025年底前,進一步加密優化”的目標;并從用戶需求出發,根據各個超級充電站的等待時間等反饋,加密充電樁或者在用戶高頻出行場景增設充電站,實現人、車、電的匹配,最大化利用電力資源的同時也提高充電樁的兼容性。
繼特斯拉家庭充電樁向第三方品牌車輛開放后,特斯拉超級充電樁也將于2023年向中國市場的其他品牌有序開放,將行業領先的極速、無感補能體驗帶給更多新能源汽車用戶。
特斯拉中國研發團隊將推出更多專屬于中國車主的車輛升級和車機服務,車機服務通過OTA(空中下載技術)的形式推送,讓車輛更加符合中國車主的用車習慣。
當前,中國用戶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高質量的電動車產品。伴隨著市場上電動汽車產品種類愈加豐富、核心技術更加成熟、消費者接受程度逐年增強,特斯拉也將持續優化用車生態環境,為用戶帶來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補能無憂的綠色出行體驗。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常濤:changtao@chinanews.com.cn)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