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25日電 (馬靜)“服務業數字化能夠明確經營成本和收益。比如我們調研發現,相對服務員菜單點菜,一個夫妻餐飲店采用二維碼點餐,客單價能夠增加10%!辈贿^,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也表示,調研發現90%以上的中小微服務業企業還被排斥在數字化門檻之外。
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召開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理論和實踐研討會。在會上,李勇堅提到了上述觀點,并和團隊首次提出了“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概念和理論體系。
“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是指由平臺、服務商、企業、消費者四方協同推進,根據不同企業特點提供低成本、低門檻、低人力資本需求、可信任、更精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崩钣聢员硎,數字化已是必選題,而服務業迫切需要推進數字化。
李勇堅表示,中國服務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盈利能力弱、數據意識薄弱、數據化基礎差等問題,難以照搬國外現成的數字化轉型模式,而國內現有的數字化轉型方案主要針對制造業而制訂,也不能照搬。另外,服務業產業分化且復雜,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顯示,79%的中小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12%的企業處于應用踐行階段,而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占比僅為9%。
“中國式服務業數字化涉及需求、供給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平臺能夠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平臺的主體企業擁有技術、數字等優勢資源,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推進數字化,另一方面,平臺能夠匯聚多方面的資源,連接各方主體,推動無邊界合作,從而使數字化轉型更符合實際情況!崩钣聢詫χ行陆浘暠硎,比如在公私域流量共享方面,平臺、服務商、商家可以共享會員資源,這非常有價值和前景。不過,前提是利用隱私計算等技術解決好信用機制問題,此外可以考慮從功能、會員架構等多個層次進行共享。
李勇堅認為,目前亟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導,調動平臺、服務商開放技術和資源,讓數字技術普惠到更多中小企業,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數字服務消費體驗。探索中國特色服務業數字化,需要重視互聯網平臺作為數字化助推器和連接者的作用,多方協同助力中小企業高效轉型。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則提到,在服務業數字化的道路上,要更好地聯動多方價值共創,需要鼓勵平臺充分發揮連接者、資源整合者、生態治理者的角色,推動數字化生態的成熟,助力服務商和商家高效匹配,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降低商家的轉型門檻。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