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 id="grid2"><video id="grid2"></video></th>

    <center id="grid2"></center>

      <code id="grid2"><nobr id="grid2"><track id="grid2"></track></nobr></code>
      1. 分享
        中新經緯>>

        每天交易限額5000元?10家銀行回應!

        2023-02-24 15:02:55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2月24日電 (李自曼 魏薇)近日,網傳有北京地區銀行機構,對Ⅰ類賬戶設置了交易限額,非柜面所有渠道的交易額度,每天上限為5000元。

          中新經緯24日以客戶身份致電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上海銀行等10家銀行了解相關情況。

          除華夏銀行外,多數銀行表示,目前只是對相關銀行卡非柜面交易額度做出調整,主要是為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響應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卡實行分類管理的要求。

          多家銀行去年已經開始行動

          非柜面渠道指的是不在銀行柜臺辦理的業務,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上快捷支付、銷售終端POS機、ATM機和包括支付寶、微信等在內的第三方支付等。

          中國銀行客服對中新經緯表示,為預防電信詐騙,銀行對Ⅰ類、Ⅱ類銀行卡的非柜面交易額度做出調整。

          招商銀行客服對中新經緯表示,招行從去年開始陸陸續續對部分客戶的非柜面交易進行限額,主要為響應人民銀行要求賬戶做分配管理,限額是為保證客戶賬戶的資金安全,對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的調整有所區別。

          建設銀行客服人員稱,目前全國的銀行都要對客戶的賬戶進行分類管理,對部分客戶的非柜面交易額度進行限制。建設銀行會針對銀行卡的使用情況,將新開卡以及長期未使用的睡眠卡非柜面交易限額降到每天5000元。

          不過,華夏銀行客服稱,目前尚未出現客戶反映非柜面交易額度下調的情況,如果客戶出現此種情況可以通過手機銀行APP操作調整或去銀行網點查證具體原因。

          中新經緯查閱資料發現,去年已有農業銀行,浦發銀行福州分行、成都分行、長沙分行、杭州分行,工商銀行福建分行等發布調整部分客戶個人網銀及掌銀轉賬限額的相關公告。

          截圖來源:中國農業銀行官網

          用戶可以這樣調整限額

          中新經緯發現,此次,并非所有持Ⅰ類、Ⅱ類銀行卡用戶的非柜面交易額度被限制在幾千元。

          有消費者告訴中新經緯,其興業銀行的銀行卡目前非柜面交易額度每天僅為每天1000元,而其同事的興業銀行同類卡的交易額度則仍為每天50000元。

          針對此事,興業銀行客服對中新經緯表示,目前興業銀行的新開卡額度確實最低為1000元,如果客戶有提額需求,可在產生流水記錄后,或攜帶相關收入證明、社保繳納證明等材料,去銀行網點進行辦理。

          招商銀行客服對中新經緯表示,根據央行要求,銀行應當設立個人賬戶管理體系,根據客戶的身份、職業、年齡、交易特征,合理設置非柜面業務單一資金轉出的總限額。如果兩個客戶收入水平相當,在交易額度設置時,銀行還要考慮其消費習慣、整體資產等情況。

          招商銀行客服也稱,如果持卡人確實出現非柜面交易額度被下調的情況,可以優先通過手機銀行APP搜索“交易額度”的相關功能,嘗試在線調額。如果調整不成功,可以攜帶身份證、銀行卡以及本人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手機前往銀行網點進行調整,如果想申請比原有額度更高的交易額度,則需要出具資產證明等材料。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向中新經緯表示,銀行卡交易限額過去主要針對的是Ⅱ類和Ⅲ類賬戶,近期銀行對Ⅰ類賬戶設置非柜面渠道的交易限額,每日交易額度大幅下降,有的銀行甚至只有5000元。銀行的目的是為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整治非法販賣電話卡和銀行卡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反洗錢工作,最終保障儲戶的資金安全和利益。

          上述分析師說,這種“斷卡”行動確實會給很多用戶造成不便,不過用戶可以向銀行申請提額,通過密碼器、U盾或其它多重驗證方法,都可以提升單日交易限額。銀行在作出限額規定的同時,也要向客戶解釋原因,向因此造成不便的客戶提供解決辦法。

          除了對非柜面交易進行限額,銀行還能采取哪些手段識別電信詐騙等違法行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指出,從反詐角度看,銀行不僅可以通過“斷卡”阻斷詐騙、洗錢路徑,還可以更加精準有效地識別潛在的詐騙分子,進而做好詐騙行為前、行為中和行為后的全流程管控。

          上述人士舉例說,銀行可以通過生物信息識別,將圖片、視頻、模具同真實的人臉信息區分出來,將不符合留存人臉信息的申請者篩選出來;通過地理定位識別,將位置飄忽不定、經常身處高風險地區、活躍位置與申報位置存在明顯出入的申請者篩選出來;可以通過社交關系識別,將與黑名單、高風險用戶存在資金往來和密切關聯的申請者篩選出來;可以通過其他行為數據識別,將登錄和申請時間異常、手機使用習慣異常的申請者篩選出來。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熊思怡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3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